目 录
学院概况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6
第一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
一、总体规模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
二、主要机构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
(一)专业结构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
(二)生源结构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0
(三)民族结构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1
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及相关分析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2
一、就业率及相关分析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2
(一)整体就业率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2
(二)各专业就业率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3
(三)省内、省外生源就业率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4
(四)未就业情况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4
二、就业结构及相关分析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5
(一)毕业去向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5
(二)毕业生就业流向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6
(三)毕业生行业结构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6
(四)毕业生职业类型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7
三、就业质量相关分析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8
(一)专业相关度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8
(二)个人职业满意度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9
(三)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9
(四)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满意度.......................20
(五)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0
第三部分 发展趋势分析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0
一、学院就业趋势研判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1
(一)绝大多数毕业生成功实现就业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1
(二)整体就业质量向好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1
(三)毕业生立足本省就业,积极服务于行业内相关领域......21
二、行业变化及用人单位变化趋势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2
三、就业地区变化趋势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2
第四部分 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.................22
一、完善组织领导体制,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...........22
(一)加强组织领导,分层级落实责任......................23
(二)加强就业工作机制体制建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3
二、主动作为,积极做好布点监测期间的就业新工作...........23
(一)紧密依托行业,不断加强行业合作....................23
(二)深入挖掘现有资源,不断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........24
(三)加强就业市场的拓展,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............24
(四)加强毕业生的留省就业工作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5
三、细化工作,加大就业帮扶力度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5
(一)持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和帮扶工作..........25
(二)双困生重点帮扶,措施得力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6
四、落实就业统计和就业回访监督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6
(一)加强疫情防控和布点监测期间的就业状况统计工作.....26
(二)开展毕业生就业数据专项督查.......................27
五、强化就业创业新模式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7
第五部分 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7
一、对人才培养的反馈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7
二、就业对招生的反馈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8
三、就业对专业设置的反馈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8
四、就业对教学的反馈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8
第六部分 就业工作努力和发展方向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9
一、提高就业指导全员化的意识,促进教学与就业相结合.........29
二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,加强诚信教育...................29
三、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0
四、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打算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0
学 院 概 况
金莎娱乐app官方网站(部颁代码12901)是省政府批准、教育部核准召,积极投身基层就业。同时指导学生认清自己,根据自身条件、就业环境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,不盲目从众和攀比。近年来,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“失信”现象屡见不鲜,主要表现在自荐材料的虚假、随意违约、一人多签等方面,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,而且损害了学院的形象。同时,企业抱怨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差,学生频繁跳槽,缺乏工作激情,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,并与严格的管理、奖惩紧密结合。
三、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
要逐步完善就业信息网和就业云平台的功能,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,加强与各地人才服务网站的合作,实现信息共享。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、整理和发布工作,加强与各高校网站的信息交流。通过校园网、函件、电子邮件等形式,向社会发布毕业生信息,拓展联系渠道。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专场招聘会,积极推进有形市场的发展。要协同各地劳动人事部门、人才服务中心、用人单位等部门共同合作建立完备的就业体系。
四、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打算
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到909万,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,为实现2021届毕业生早就业、高质量就业的目标,学院将积极谋划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。
一要提高站位,统一认识。学院将认真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、“六保”工作,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,时刻关注就业形势变化,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,全院上下凝心聚力,集中一切可利用资源,为毕业生积极搭建就业平台,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。
二要用足用好政策,落实落细就业举措。继续做好“便捷入警”、“专升本”、“西部计划”和“大学生应征入伍”等工作。提前建立一生一策工作台账。重点关注和推进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工作。尽早启动2021届毕业生的实习工作,积极引导学生更多地到中小企业、民办企业、到基层去工作。
三要拓宽多渠道就业。大力拓展就业市场,深入挖掘就业岗位,广泛收集就业信息,不断寻求校企合作,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。继续加大与省内法院系统和南京市公安局的合作力度,加强与用警需求大的地区联系,签订实习、就业合作协议,提高对口就业数量。继续与各省的司法行政部门主动协商沟通,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警察类专业毕业生培养和入警工作。
四要不断完善就业平台建设,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。将线上和线下招聘活动有效结合,打造就业资源“云”共享平台。大力邀请用人单位、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,全力保障就业信息的及时性、针对性和准确性。
五要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,做好就业指导工作。充分发挥好辅导员、班主任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,让就业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,潜移默化地更新学生陈旧、固化的择业就业观念。同时就业指导教师要根据毕业生不同就业意向和去向需求,分类、分阶段提供精细就业指导服务。要优先提供求职技能指导,积极帮助毕业生解决政策解读、简历制作、远程面试等方面面临的问题,提高毕业生应聘和面试技能。
六要严格执行两级就业信息核查制度。严格执行教育部“四不准”规定,确保上报就业数据的真实性、有效性。坚决杜绝将毕业证书的发放和毕业生签约挂钩,杜绝将毕业生的实习、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的现象,杜绝毕业去向填报“升学”和“灵活就业”失实情况。
七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。以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华职教杯创业大赛为载体,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,充分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,不断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格局。
八要继续开展走访和调研。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,积极调整现有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,建设一批发展稳定,就业前景广阔的“长线专业”。大力拓展非警专业的就业市场。积极探索就业与招生、人才培养相挂钩的模式。